梅雪爭春未肯降,騷人閣筆費評章。梅須遜雪三分白,雪卻輸梅一段香。
——《雪梅》盧梅坡
每一年陽曆12月6—8日,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爲二十四節氣之一的“下雪”。古代人往往將這一節令取名爲“下雪”,是由於“雪”是嚴寒的物質,意味着寒雨氣溫,這一節令的特點是平均氣溫明顯降低、雨天或降雪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上說:“下雪,十一月節。近於,盛也。到此而雪盛矣。”
下雪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令,也是冬天的第三個節令。下雪,鬥指癸,太陽光抵達黃經255度,交節時間爲每一年陽曆12月6—8日。下雪和小寒、雨水、穀雨、小滿等節令一樣,全是立即體現降水的節令,它是農耕針對節氣的體現。節令下雪的來臨,代表着平均氣溫明顯降低,降水量增加。大雪節氣最普遍的便是減溫、雨天或降雪。
大雪節氣是一個氣侯定義,它意味着的是大雪節氣期內的氣候特徵,即平均氣溫與降水量。節令的下雪與天氣預告中的下雪實際意義不一樣。事實上,大雪節氣的雪卻通常比不上小雪節氣來的大,全年度下雪量較大 的節令也不是在小寒、大雪節氣。例如廿四節氣圭表測影地大河中上游地域,全年度降雪較大 的節令,既並不是“小寒、下雪”,更並不是“小寒節氣、小寒”,只是在春天“雨水”節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