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令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記述:“水土體內溼氣凝而爲露,秋屬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氣始寒也”,故將此節令取名爲寒露。寒露至,秋意濃。露是“寒露”節令後獨有的一種天氣現象。節令到此,平均氣溫漸冷,白天太陽尚熱,然太陽光歸山,晚間便覺微微涼爽。二十四節氣名字中,以寒露最有詩情畫意。很多人見到這兩字,就想到了《詩經》中那首“蒹葭蒼蒼,白露爲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”的名作。俗話說得好“寒露立秋夜,一夜冷一夜”,寒露是變涼的代表。"過去了寒露,長袖上衣運動長褲"。如同俗語常說,寒露身外露。白露節氣即將到來,南京市白露節氣這種風俗習慣,你清楚嗎?
1、喝白露茶
故時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風俗習慣。從白露節氣剛開始至10月中下旬是油茶樹生長佳期,因爲氣溫漸冷,晚間水汽在油茶樹上凝固成露,這時採收的“白露茶”醇厚芳香。再聊,許多 別人中儲放的新茶已基礎“耗費”得差不多了,這時白露茶恰好接好。老南京人十分親睞“白露茶”。白露茶和新茶夏茶都不一樣。歷經一夏的難熬,荼葉好像也熬成了最濃郁的品行。白露茶既不象新茶那般細嫩,沒經泡,都不像夏茶那般發乾味道微苦,只是有一種與衆不同醇厚的香味兒。寒露之後,南京市將進到真實的秋天,秋色宜人、風輕雲淡,出門度假旅遊的關鍵時期還要漸漸地開始了,桂花飄香的日子也很近了。
2、釀米酒
寒露季節剛開始獲得,俗語云:“大暑高粱米寒露谷”。江蘇省南京市、浙江省一帶小鄉村,每一年寒露一到,家家戶戶皆用穀類制酒,用於接待客人,經常出現人把寒露酒釀送到大城市出售。白露酒用檽米、高粱米等五穀釀出,有點清甜味,故名寒露酒釀。寒露酒釀中的精典是“程酒”,是因取程江之水釀造而而出名。寒露酒釀的釀造除開取水、選中節令頗有注重外,釀製方式也非常與衆不同。先釀造純糧酒(別名“土燒”)與檽米糟酒,再按1:3的佔比將純糧酒倒進糟酒裏,裝壇待喝。假如工藝酒,須摻加適當糝子水(糝子加水熬料),隨後入壇密封性,埋進地底或是窯藏,待多年甚至幾十年才取下食用。
3、吃糖粥藕
秋風乍起,荷殘蓮老,水底的藕也已成長爲。白露節氣裏面批連藕剛發售,嫩藕被南京人用於直接生吃、拌涼菜或炒食,老一點的則用於製成南京市特色美食——糖粥藕。糖粥藕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食品類。每到中午兩三點鐘的情況下,秦淮的一些古建築羣古巷裏就傳出“吱吱”的梆子聲。接着,那“糖粥藕噯”的吆喝聲,吹進了一戶戶別人。迄今在門西的深巷舊宅,依然縈繞着這親近的吆喝聲。糖粥藕運營的,伴隨着老城區的大面積更新改造,在一天天開始地變小。這些上年齡的人,在聽見這吆喝聲時,好像追憶起那童年的夢。糖粥藕是把藕切割成碎段,與稻米同放到鍋中熬,再添加老紅糖,又甜又稠,十分美味。它是老年人、小孩都喜歡的特色小吃。之前糖粥藕是挑着重擔來賣的,現在是推着平板車,或者踩着三輪車,實際上還是一種初始的情況。也許正由於這般,纔可以獲得秦淮羣衆的鐘愛。每到糖粥藕的重擔歇在大門口,大家就需要花2個錢去買一碗來很象承擔義務一樣。現如今,挨家挨戶宣傳糖粥藕的小攤販已伴隨着時光的消逝而開始滅絕,但非遺文化“南京市宣傳”卻將之永久性保存了出來。
俗話雲:“寒露勿露身,早中晚要囑咐。”白露節氣前後左右,儘管大白天的溫度仍然很高,但夜裏仍會較涼。日夜平均氣溫差很大,要留意早中晚加上衣物,睡臥不能進食忽冷忽熱。白露節氣飲食搭配要留意防止春燥,多吃辛潤食材如梨、百合花、甘庶、山芋、沙葛、籮卜、白木耳、小棗等,也可融合養生藥膳開展調養。朋友們,你故鄉白露節氣有哪些風俗習慣啊?